2025-01-23
新书 《大学治理准则研究
分享到:

  第六章中国特色大学治理准则建设的基本构想第一节中国特色大学治理准则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第二节中国特色大学治理准则建设的基本原则第三节中国特色大学治理准则的价值取向第四节中国特色大学治理准则的形式和内容第五节中国特色大学治理准则的创制主体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在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经之路★,只有落实多元共治的机制建设与制度保障,引导学生家长、企业与行业代表★★★、技术专家、社会公众等发挥协商对话、民主监督的正向作用,才能更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迫切需求★★,进而推动高等教育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必然也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2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性。2023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等提质扩容★★★”。

  第二章我国大学治理准则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挑战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大学治理准则建设的历史考察第二节1998年以来我国大学治理准则的发展第三节中国特色大学治理准则建设的现实需求与挑战

  第三章中国特色大学治理准则调查研究第一节问卷调查设计第二节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第三节访谈调查第四节调查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欧洲国家大学治理准则研究第一节欧洲国家大学治理准则的发展第二节英国大学治理准则案例研究第三节爱尔兰大学治理准则案例研究第四节欧洲国家大学治理准则的特征与治理效能第五节欧洲国家大学治理准则建设经验与启示

  第四章美国大学治理准则研究第一节美国大学治理准则的发展第二节美国大学治理准则文本案例分析第三节美国大学治理准则的特征第四节美国大学治理准则的治理效能第五节美国大学治理准则建设经验与启示

  2017年10月★★★,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主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一步明确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2022年10月,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大学治理准则是大学治理的原则和标准、大学治理机构组织与运作的专业建议、大学治理主体的行为指南,也是一种综合性★★、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治理工具。本书从软法和系统化治理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大学治理准则的性质和治理功能;综合运用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特色大学治理准则建设的现实需求与挑战★,系统梳理与总结了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大学治理准则的发展历程、内容结构、治理效能、特征与建设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学治理准则建设的基本构想★。本书理论视角新颖,研究内容丰富,很多观点不仅富有学术价值★★★,也有很强的政策意义和应用价值★★。

  总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和方向要求我们探索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抓手★★、新方式。国内外各个领域准则治理的经验显示,大学治理准则既是一种治理规则,也与治理组织体系建设、治理工具和方法创新密切相关,是一种综合性、高质量的治理工具。加强大学治理准则研究,探讨中国特色大学治理准则建设的意义与可行性★,是关乎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李维安教授在和王世权合著的《大学治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中国大学治理改革的实践呼唤大学治理的理论创新并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更贴近大学治理实践的非约束性和指导性的一般原则——《中国大学治理原则》★”。可以说★★,这是对中国出台大学治理准则的第一次呼吁,可惜的是,此次呼吁在高等教育界未能得到有力回应。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以★★“中国大学治理准则”为名的文件。“治理准则”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概念★★★,在我国高等教育界也鲜有人提及。

  王绽蕊★★,教育学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治理、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出版著作8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教育部、北京市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曾获多项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

  参考文献附录一中国特色大学治理准则调查问卷附录二被调查者特征变量引起的对中国特色大学治理准则建设问题看法和态度的差异检验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受公司治理准则发展的影响,一些国家先后出台大学治理准则★,以督促和帮助大学改善治理,提高治理水平和决策效率★。例如,1995年,英国大学理事会主席委员会(Committee of University Chairs,CUC)出台了《英国高等教育治理机构成员行为指南:治理实践准则和一般原则》(Guide for Members for Higher Education Governing Bodies in the UK★:Governance Code of Practice and General Principles)★★★,这是英国正式出台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治理准则。在2004年修订之后,它逐渐成为英国高校治理的★★★“黄金标准”。2014年,该委员会又发布了《高等教育治理准则》(The Higher Education Code of Governance)★,重点提出了高等教育治理的七大主要原则★。2000年,澳大利亚出台了《国家治理协议》(National Governance Protocols)★★,并于2007~2008年度对其进行了修订。丹麦、以色列、荷兰等国家也分别于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出台了本国的大学治理准则★★★。

  2022年10月★★,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命题★★,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对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推向了新高度★★。与十几年前相比,当前我国大学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我国已于2019年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成为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高等教育大国★★★。要从高等教育大国变为高等教育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创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式是唯一可行的路径。

  81年因超生部队将要处分我,我选择降低职级★★,首长却说:你线后美女歌手申烨去世,死因细节曝光★★,最后露面与妈妈合影

  绪论第一节研究背景第二节研究问题★、目的和意义第三节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第四节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第五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进入21世纪以来推动我国大学治理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自该纲要颁布以来,“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大学章程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我国大学按照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1号)、《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2号)★★★、《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5号)、《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7号)的要求完善了大学治理结构、大学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等制度文本和决策程序★★。大学结束了★“无章办学★★”的历史★★★,学术委员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更加成熟、定型★★★,大学治理制度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这一改革过程遵循了我国大学治理改革由教育部推动、高校执行的传统路径,其优点是效率高,推广快,短短几年之内,我国所有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及规章制度迅速得以完善。但这种方式也有缺点,例如,在这一过程中★,对大学治理的价值理念、使命和目标缺乏充分的讨论,大学完善治理结构、实施章程建设的目的更像是完成教育部的★★★“规定动作”,而不是出于自身改善治理的切实需要,从而使得这种★“完善★★★”显得表面化、形式化,大学治理效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大学治理改革还面临不少“难点★★★”★“痛点★★”,如教师和学生参与不足★★★,学术委员会权力仍然较为虚弱,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形至而神不至”等。以我国大学的根本治理制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例,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内部治理模式,最大特点就是把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二者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党委领导什么、如何实现领导,校长负责什么、如何体现负责,自始至终一直是关乎这一治理模式顺利运转的关键问题”★★★。但“从制度文本可以发现,党委如何实现领导核心地位、校长如何依法行使法人职责、党政之间如何协调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这些规定在法律政策中都比较宏观笼统★★★,导致许多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在实践中对党政职能划分的认知和理解也不完全一致”★★。还有学者从伦理的视角对我国大学的治理话语与治理实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指出其存在★★★“伦理失语、使命健忘、主体空场、原则缺位、资源妄想、反向盲视、冲突遮蔽、行动漂移”的倾向★★。这些批评虽然严厉,但也十分中肯。这表明★,当前我国大学治理规则体系还不够健全,治理伦理规范建设还没有受到应该有的重视★★★,治理工具和手段还不够丰富。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极大阻碍,不利于我们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和目标★。

  与上述国家相比,美国大学治理准则的发展几乎早了一个世纪。在美国★,大学治理准则通常是由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AAUP)、美国高校董事会协会(Association of Governing Board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AGB)等高等教育共同体组织以声明、宣言、标准★★★、程序等名义单独或联合发布的、用来规范美国高等院校治理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早在1915年就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个治理准则性质的文件——1915年《关于学术自由和终身教职的原则宣言》(1915 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on Academic Freedom and Academic Tenure,以下简称“1915年宣言★★”),因此可以说,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布大学治理准则的国家★。

  “我们的钱是干净的”,钟睒睒泪洒年会!透露将捐赠400亿建大学,痛批无能才打价格战

  在我国大学寻求改善治理的同时,公司也在寻求改善治理,而且因为有来自市场的压力,公司治理研究和实践都走在了大学的前面★。2000年10月,为了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指引》,这是我国第一个高标准★、高起点、系统的公司治理指导文件★。2002年1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在《准则》实施十多年之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对《准则》进行了修订,并于2018年9月正式发布修订后的《准则》。修订后的《准则》共10章98条,内容涵盖上市公司治理基本理念和原则,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组成和运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上市公司激励约束机制★★,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行为规范,机构投资者及相关机构参与公司治理★,上市公司在利益相关者、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及信息披露与透明度等★★★。公司治理准则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完善治理,使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健全★★,对维护投资者权益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凸显出公司治理准则是提高公司治理质量和治理效能的一个有益工具。其实,除了公司治理领域★,还有很多其他领域如国际关系领域、党建领域等★★★,也常常使用治理准则作为治理工具★★,这些领域准则治理的丰富实践为在我国大学治理中引入治理准则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我叫增值税,我又变了!2025年1月1日起,这是我最新最全的税率表和税收优惠!

  第一章大学治理准则的概念、性质与功能第一节大学治理准则的概念第二节大学治理准则的类型第三节大学治理准则的性质第四节大学治理准则的治理功能

  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我们努力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包括高等教育治理价值体系★★、规则体系、组织体系★、工具和方法体系,实现治理体系与高等教育内在运行规律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紧密耦合★★★。找到新的建设抓手,通过这一新的抓手,努力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价值体系、规则体系、组织体系、工具和方法体系现代化,进而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现阶段我们需要面对的迫切任务★★。

  这些国家出台大学治理准则的首要和直接目的是促进大学实现良好治理★★★。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有关大学治理主体通过协商形成共识,提出实现良好治理的价值理念★★,汇集实现良好治理的最佳实践★★★,对大学治理主体提出建议和治理行为指南★★★,明确良好大学治理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随着了解和采纳这些治理准则的大学越来越多★,大学治理准则的治理功能也逐渐显现。大学治理准则除了是一个治理指南,也是一种大学治理理念的价值表达和更新机制,有助于大学以最能呼应时代诉求和大学发展需求的价值观念,引导大学治理★★。因此,除了促进大学实现良好治理之外★,大学治理准则在引导这些国家的大学实现价值治理,持续地促进大学治理理念和方法的更新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